close

    近期於輔仁大學中文系的現代戲劇選修課中談及了相關話題,當人們嘗試將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改編為戲劇時,原著與劇本(編劇)與導演三者之間,何者擁有的權利足以影響製作的每一過程?鑑於「改編」二字,想當然爾並不是原著,而劇本和導演之間,看似又存在著相互輔助、相互束縛的關係,但畢竟,執行決策的還得是人,所以在劇場,擁有權力對一切進行修改的最終決策者,就是導演。

 

    但我並不了解戲劇,只知道相同的概念也能套用至電影製作領域,而近年最為風行的,想必就是所謂的漫畫改編電影了。說到此或許不免有個疑問:漫畫能算文學著作嗎?當然可以,因為問題並不在於文與圖等形式關係上,而是其所承載的內容,是否抱持著與大眾熟知的文學作品相同的情感出發點,這點是肯定的。若要舉出更實質的例子,則是於1988年,獲得雨果文學獎,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套榮獲此文學獎的漫畫《守護者Watchmen》,而此套漫畫也於2009年由導演Zack Snyder執導,改編為同名電影。

 

    近年的漫改電影,由於其風格逐漸贏向社會大眾口味,著重於聲光效果等感官上的觀影刺激,因此原著的故事性逐漸式微,但在這樣的風氣中,仍有著能夠拿來討論的好作品,而其中就屬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《黑暗騎士三部曲》和上文所提到導演Zack Snyder的《守護者Watchmen》可供進行原著、劇本(編劇)與導演三者之間關係的討論。

undefined

 

    首先提到Nolan的《黑暗騎士三部曲》,Nolan與稍後會提到的Zack Snyder同樣都是個人風格極強的導演,但Nolan卻能將任何的故事題材,經過一番精心編製後,成為屬於自己的作品,黑暗騎士,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蝙蝠俠,1939年首次亮相至今,背後的故事性不在話下,但《黑暗騎士三部曲》卻能從以往任何的蝙蝠俠電影中脫穎而出,甚至超越1989年導演Tim Burton使用略帶魔幻風格而紅極一時的《The Batman》,以一種震撼世人的全新領域,向觀眾呈現,Nolan宇宙中的蝙蝠俠篇章。

batman-begins-the-dark-knight-the-dark-knight-rises-poster.jpg

 

    至於我個人的摯愛Zack Snyder,是位對於畫面敘事的使用熟練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,在現今電影偏好使用描述性及解說性對話推動劇情的風氣中,如此細膩的技巧絕對是一大看點,而當以圖片為重的漫畫文本,遇上了這樣的執導風格,呈現在觀眾眼前的,不免是一部視覺敘事極強,甚至可用史詩一詞形容的電影作品。《守護者Watchmen》開頭第一場,笑匠遭到暗殺的橋段,與漫畫原著進行相比,便會發現Zack完完全全使用了書中分鏡,卻不失大銀幕的絲毫觀感,其功力著實令人佩服。

watchmen-comic-film-thumb.jpg

watchmen-comic-4.jpg

 

    綜觀前文,個人認為將漫改電影駕馭的較為出色的,是Zack Snyder導演,無論是否有將其餘細節修改至更適合大銀幕的版本,至少在漫畫原著最重要的部分之一,也就是「畫面」,充分給予了完整的詮釋和呈現,為那些非常珍視原作的觀眾們,呈上了最好的作品。

 

以上純屬個人拙見,若有朋友對於此方面有不同的觀點,歡迎提出討論與指教,謝謝大家。

arrow
arrow

    子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